“妈妈,我不想当人!”
“哦?为什么呢?”
“因为我喜欢动物,我想爬着走路!”
一名4岁的孩子对父母这样说道。
孩子们总是充满了这样瑰丽的想象和难以捉摸的思考。
高尔基曾说,“人的幻想是没有止境的,儿童的幻想更是无边无际。因为孩子的心灵比成人的心灵更加秘密,儿童的心灵是纤尘不染的,而被生活所磨炼出来的成长,心灵深处却显然存在着这种纤尘的污痕。”
对成人而言,儿童的情感世界是细腻而陌生的;在成人的语境中,往往给儿童贴上了“单纯”、“幼稚”的标签。我们关注儿童的智力培养、成长安全,却很少关注儿童内心世界和情感特征。
“情商”,又称“情绪智商”。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社会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还无法学会集中注意力,且性格急躁、易怒、爱发脾气,具有破坏性,并时常感到孤独、焦虑等等,那么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将很难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发挥潜力。所以,在此阶段进行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但现实生活中,家长和社会往往对孩子的智商的培养非常重视,而忽略了对情商的培养,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早慧儿童后劲不足、丧失潜力的报道。孩子的情感发展变化,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儿童阶段的情商培育和性格养成为孩子今后成长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底色”,良好的性格和情商为孩子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因此,在少儿教育阶段融入情商教育和性格培养的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